首页

呆呆肉丝

时间:2025-05-24 11:18:54 作者:(经济观察)中国企业“数智”出海,人工智能“挑大梁” 浏览量:78663

  中新网苏州10月23日电(冯玲玲)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22日至23日在苏州举行。会上对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9项获奖工程进行表彰,首发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(第三版)·土木工程》。

  据介绍,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是中国科学文化领域一部重要的基础性、标志性、创新性著作。土木工程学科作为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三版)的重要组成部分,该书的编纂对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、提升国家科技文化实力、普及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在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,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、北京市CBD核心区中信大厦等89项代表性工程获奖。

  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,住房建筑关系民生福祉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晖在会上表示,要强化工程建设科技创新,下力气建设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“好房子”。打造住房领域新赛道,突破和推广一批建设好房子的关键技术,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舒适、用得安全方便。

  王晖强调,要加快发展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开展学科融合研究,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集聚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充分发挥人才作用,引导建筑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,继续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平台,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表示,大会以致力于让人民群众能够居住到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好房子为基本出发点,积极推动大土木领域高质量发展,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,以中国建造持续提升中国形象。

  近年来,国家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。在智能建造的背景下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传统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,也使其迎来重重挑战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土木工程学科主编钱七虎指出,当下传统建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。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建造,即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建造全过程、全要素的深度融合,实现土木工程建造和健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。

  此次大会围绕“土木工程融合创新发展”的主题,以特邀报告、主旨论坛、专题研讨等方式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、探讨技术创新、展望未来趋势。会上还举行了《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报告》发布仪式、《智能建造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意向协议》签约仪式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,印发了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发展五年规划(2024-2028年)》。(完) 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澳门公布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选举日程

活动现场,桂港两地多家旅游企业开展了精彩的研学旅游线路产品推介,广西文旅数字推广大使刘三姐数字人以“广西五彩研学”为题全面介绍了广西研学旅游资源,来自南宁、柳州、桂林三地的旅游企业分别推介广西山水、多彩民族、探秘边关等精品线路产品。香港旅游企业也积极推介海洋及鱼类的科普基地线路产品,为桂港两地的游客互送打下基础。(完)

脑机接口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在广东医院落地

董军说,习近平总书记同苏林总书记举行会谈,共同引领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,为两军关系发展提供新的契机。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,两军应乘势而为,按照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擘画指引,坚定合作信念,加速提升各领域合作质效,保持双方在政治工作、人员培训、联演联训、国际协作等领域合作势头,不断扩大新领域,丰富新内涵,共同巩固发展好两军关系,推动两军合作取得更多务实的成果。

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启动

2022年11月,茶山举办二十大精神莞邑百姓宣讲暨“开放麦”分享交流活动,“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镇委宣讲团宣讲员、住建局办事员”胡素婷表示:

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光伏项目加速推进 预计2025年底并网发电

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,应当坚守教育初心,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。”同济大学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说。(本报记者 卢泽华)

新时代,我在中国|尼日利亚“四川崽”玩转长嘴壶 地道方言圈粉百万

国际航空枢纽完成货邮吞吐量1085.7万吨,较上年增长13.8%;区域枢纽完成货邮吞吐量490.3万吨,较上年增长11.9%;非枢纽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07.3万吨,较上年增长76.7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